论持久战何时提出来的?
跟着星空考试网一起认识论持久战不会速胜的依据,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 1、论持久战何时提出来的?
- 2、《论持久战》的评价
星空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论持久战何时提出来的?

1938年5月26日。
1938年5月26日,召开抗日战争研究会(6月3日结束)。期间,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在《论持久战》中,驳斥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分子的亡国论、速胜论。
深刻指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决定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又决定了中国不能速胜,必须进行持久战。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具体规定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工作和战略战术等一系列原则,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原打算速战速胜,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他们没有料到,八路军会深入到敌后去牵制他们,也没有料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也对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国民党前线官兵英勇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
国民党军的节节抵抗,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使中日战争在客观上成了长期的持久战。但是,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采取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战来对付日军,结果作战十分不利,一败再败,日军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
此时,毛泽东把目光投向全国,开始注意正面战场的局势,开始考虑全国的抗战全局问题。他通过对日军在进攻中已经在许多地方与国民党军队呈相互攻防状态这些基本事实,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战争,也进一步发现了持久抗战的规律。
毛泽东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正面战场的抗战,也肯定是长期的、持久的。基于这一认识,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完整方案,建议国民党。总的方针是:在敌深入进攻时,必须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方能配合内线主力作战,增加敌人的困难,减少自己的困难,造成有利于持久抗战之军事政治形势。
蒋介石收到毛泽东的建议后,费尽心思,猜疑起来。一方面,他是军事行家,从军事角度考虑,他感到毛泽东的建议高明,与日本人打仗,确实应该这样。另一方面,他又想到,毛泽东同自己打了十多年的仗,怎么会有好心提醒自己呢,几经犹豫,蒋介石没有毛泽东的建议。
这使蒋介石失去了在黄河以北地区展开兵力,与敌互有攻防,从而对日军进行持久抗战的机会。日军一路南下,攻占了中国大半的领土。但是,国民党军队毕竟数量多,又陆续将主力撤至西南,而西南地区山多路险,易守难攻,日军打下武汉后,再也难以组织起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
日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灭亡中国,已经成为现实,这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的预见的准确性,同时也证明了正面战场也必定是持久战。
毛泽东见蒋介石不自己的意见,便不再对蒋介石抱多大的希望,他坚定了以我为主、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主,再进一步深入敌后,建立战略支点,创造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局面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
《论持久战》的评价
①、驳斥了国民党亲日派的"亡国论"和亲英美派的"速胜论";
②、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道路,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毛泽东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和双方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等方面分析论证,得出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